与中国煤炭学会携手推出《太阳石》科普系列丛书,王国法等八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推荐,真实讲述煤炭智能绿色开发利用的科学知识和价值,让人们重新认识煤矿和煤炭。
11月3日,由科工生态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移动式智能制充一体化系统在济宁下线。另外,将大量矸石输送至地面,再转运至充填站,也需占用矿井生产资源,显著增加矸石处置费用
勇挑重担 助力企业智能化建设随着煤炭产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智能化矿山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矿井网络建设作为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基础,升级改造就变得刻不容缓了,之前的千兆环网整体负载较大,设备运行能力不足,时常出现死机的现象,导致各类网络数据不能准确掌握,数据延迟等情况,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化煤矿建设要求,崔晓红根据工作安排,逐项分析各类系统接入万兆环网的配置要求,通过调节交换机数量,优化万兆端口参数,确保交换机适应性、安全性、传输性能等符合规范,最终使得各系统数据能够在规定的传输速率下准确发送和接收数据,有力保证数据中断等问题。面对荣誉和成绩,崔晓红说:成绩和荣誉不是我刻苦努力的目的,而是我奋发向前的动力。努力学习争作业务骨干2012年,崔晓红在参加工作之初,对井下环境、监控系统、设备性能等都不了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选择了虚心学习,他上班专心工作,跟着工人师傅请教,向老同志、同事学习工作做法和工作思路,学习实践知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详细了解了监测监控系统的设备性能、设备维护检修等多方面的知识,他不怕苦,不怕累,下班认真总结,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素质,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理论基础更为扎实,这种勤奋实践的精神使得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他日后在信息中心监测队担任技术员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山焦汾西贺西煤矿监测队有这样一位技术员,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矿井安全监测工作中,用强烈的责任心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他就是崔晓红。他还先后参与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产量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井下4G无线通讯系统建设、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工业视频升级扩容等项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矿山这片热土上,撒播着希望的种子,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不断提升 超越自我在日常的工作中,崔晓红凭借出色的苦学实干的精神,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道路上崭露头角。当智慧之神与传统能源牵手,一切改变都不足为奇 在地面宽敞明亮的集中控制室,采煤机司机坐在舒适的太空舱中,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按着鼠标,指挥着井下采煤设备有条不紊地稳定运行着,便见乌金滚滚而出曾经名副其实的黑领矿工俨然跃升至白领阶层。
值得一提的是,秉承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理念,经神东、华为及相关设备厂家共同攻关,行业首次将华为鸿蒙系统适配移植到大柳塔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在采煤工作面、固定场所应用了巡检机器人和辅助作业智能装备,大幅降低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2021年9月到2022年1月,从信息基础设施、掘进系统,到采煤系统、主煤流运输系统,再到地质保障系统,智能化建设覆盖到方方面面。这样的大采高生产场景,普通人很少有机会近距离看到,单凭想象无法体会那种视觉冲击。刮板机、转载机结合煤机位置、割煤工艺、运行电流和视频画面等数据,实现自适应调速。
通过在工作面部署5G通讯网络,借助智能巡检、红外热成像、惯性导航技术,构建精确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工作面智能化采煤。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柳塔煤矿就被授予全国第一个特级高产高效矿井称号。
邬拴说:只有改革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发展才有未来。顶梁上,破碎的矸石哗哗往下掉。2001年初,大柳塔煤矿与相邻的活鸡兔煤矿合并,合并后的第一年,大柳塔煤矿大柳塔井煤炭生产一举突破1000万吨,建成全国首个一井一面千万吨级矿井,为神东建设千万吨矿井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乌兰木伦河静静地流淌,似乎在诉说神东煤炭的过往:乌金滚滚而来,煤还是原来的煤,但矿已不再是过去的矿。
记忆中,记者对煤矿的印象还停留在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煤矿,但其实那早已远去 换上一双黑色的胶靴,一身蓝色工作服(窑衣)将记者包裹得严严实实,口罩遮住了半张脸,头上再戴一顶安全帽,与矿工不同的是记者的安全帽上没有矿灯,矿灯和一个自救器被别在了记者的腰上,以便记者随时用手调节亮度,确保脚下安全。一切准备妥当后,记者开始了采煤之旅。望着眼前的一切,听着动听的交响乐,记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请记住他们,他们是万家灯火的守护神,他们是送去冬暖夏凉的使者,他们是百米井下、砥砺奋进的上万名煤矿工人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焦红霞)。感谢时代的进步,在孙少平的那个年代,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不光是从迷信的角度,女同志下井是不吉利的,而且从工作便利的角度,麻烦多多。
区域煤矿集中控制系统涵盖矿井采、掘、机、运、通、洗选等各主要生产系统,监测数据点位17万余个,控制1.1万台(套)设备,实现了各生产系统的集中显示、数据监测存储、远程控制、智能报警、智能分析等功能,集中体现了矿井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作面搭建全景视频系统,包含感知、联接、平台、应用四个层次,达到全局可视的视频拼接,实现全景视频拼接、跟机移动拼接、单路视频调取、全工作面巡航、历史视频回看、音视频同步输出等功能,做到沉浸式的设备远控,局部看得清。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总调度室副主任李海龙介绍。随行的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党支部书记、队长邬拴向记者介绍,为了确保安全,行驶时速规定是15公里,我们的周围就是厚实的煤层,为了防止煤层渗水,粉刷上了白色的石灰。
地处内蒙古、陕西、山西三省区能源富集区,神东煤炭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煤炭生产企业。如今的大柳塔煤矿,建立了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库,统一了数据标准和传输协议,自主研发了综合管控平台。这是一个倾斜长度300米、走向长度3500米的长方形采煤工作面。坐上下井工作用车,从副井洞口驶入,没有记忆中的煤渣路、凹凸不平的矿洞,眼前一马平川,外边没有一丝声响,来往的车辆分别行进在洞道的左右,我们向全长12公里、与地面垂直距离200米的深处挺进。百米井下,矿工们不辞辛劳,采煤机滚筒飞速旋转。年核定产能3300万吨的大柳塔煤矿在神东煤炭能源保供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邬拴掌舵的综采五队7米大采高工作面日产煤炭达4万吨,是大柳塔煤矿煤炭保供的主力。
2003年,大柳塔煤矿一矿两井的生产格局使这个矿的生产能力突破2000万吨,成为年产2000万吨的井工煤矿。在邬拴的带领下,区队首次使用自主设计制作的四根本安型自动定位支撑千斤顶作为戗柱来固定绞车,顺利完成移变列车前移工作,彻底取消了液压单体的使用,实现综采工作面开采进入无单体时代。
伴随着队长邬拴的指令,工作人员轻点启动按钮,采煤机缓缓向前移动,只见采煤机滚筒的截齿像巨兽牙齿一般深深切进乌黑坚硬的煤层,伴随滚筒旋转,大块煤炭随之剥落一刀割下来,就有2300吨煤落入刮板输送机,经过洗选加工后运往全国各地。发挥能源保供国家队作用,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是国资央企的责任担当。
工作面生产人数由5人减为2人,直接生产工效提升60%,逐步追求工作面无人化生产的目标。(来源:中国改革报)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李建飞 焦红霞,本文配图由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提供) 采 访 札 记 在地下二百米 现在,他们终于到了掌子面上。
03煤炭保供的使命 大柳塔煤矿一线员工坐在地面太空舱远程割煤 在生产一线、选煤车间、维修现场一幕幕煤炭保供的火热场景正在不断上演。记者感觉就像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的隧道,车行速度很慢,洞道两边的白色立面很是醒目。2020年,大柳塔煤矿决定在52605综采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工艺进行回采,此时的5米大采高沿空留巷综采工作面,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去攻关。13座矿井均通过国家或地方智能化验收,其中大柳塔煤矿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
邬拴带头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持续抓好现场安全管理、设备检修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生产现场看起来既繁忙又有序。
在装车外运环节喷洒自主研发的封尘固化剂,实现外运不洒煤插上智能化的翅膀,传统煤矿转型生态矿区、绿色矿井、清洁煤炭的愿景成为现实。煤尘与烟尘实现全过程防控与全面达标,煤炭从井下生产到地面洗选生产全过程封闭控制,实现采煤不见煤。
而今,在我国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神东矿区,智能化无处不在。四季度以来,神东煤炭集团以市场为导向,盯目标、想办法、强落实,有效管控产、洗、储、装全过程,吨煤必争、每列必保,并实时优化阶段性、区域间协同调运,确保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保质增量,开发新特种煤低灰、气焦煤、神优4等新煤种,创造了2项品种煤生产和发运纪录。
此外,还完成了四臂连杆可伸缩式马蒂尔安全防护网、沿空留巷挡矸支架铲煤板等技术创新改革工作,为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新工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0月下旬开始,北方地区气温骤降,部分区域已进入供暖季。01地层深处的变革 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综采工作面 从出大力、流大汗的人力挖煤,到机械化、自动化割煤,再到远程遥控采煤、手机端启停设备历经不同阶段采煤方式的革新,如今的矿工们体验到了改革创新、智能化建设带来的便捷和安全,亲历着自身改革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今年4月份以来,52507工作面遇到断层,影响煤层回采长度达到625米。
进入取暖期后,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我们统筹采场条件、生产接续、市场需求等煤炭保供关键要素,优化调整矿井生产,精准安排13个矿井11座选煤厂逐日、逐站作业计划,以及设备检修维护,确保顺利完成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的煤炭保供任务。光看一看这场面,就使人不寒而栗。
邬拴道出了矿工们的心声。02传统矿山的智能化 大柳塔煤矿神东大数据中心 在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的多个煤矿开足马力,大柳塔煤矿智能化建设也不甘人后。
三年间,邬拴组织创建了创新工作室,通过各项技术攻关,先后成功解决了沿空留巷一梁四柱滞后支护区域低氧问题,创新性地引入了挡矸支架,有效提高柔模支护沿空留巷作业效率。改革创新让神东煤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大柳塔、布尔台等7矿(8井)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发布评论